?制作面包的工藝多樣,主要包括一次發酵法(直接法)、二次發酵法(中種法)、快速發酵法、湯種法、冷藏發酵法及天然酵母法,不同工藝在發酵流程、時間控制、風味呈現及操作難度上各有特點。那么,
東莞飯堂承包小編講解一下具體制作工藝,如下:
?

一、一次發酵法(直接法)
流程:原料處理→攪拌→發酵→分割→滾圓→松弛→整形→醒發→烘烤→冷卻→包裝
特點:
發酵時間短:僅需一次基礎發酵,整體耗時約2-3小時,適合快速生產。
操作簡單:流程直接,無需分階段處理面團,適合家庭制作或小型面包房。
風味較淡:因發酵時間有限,面包酸味較弱,組織細膩度略遜于二次發酵法。
老化較快:成品柔軟性、延展性較差,保質期相對較短。
適用場景:追求效率的商業生產或家庭日常烘焙。
二、二次發酵法(中種法)
流程:
中種面團:部分面粉+水+酵母攪拌成團,發酵至原體積3-4倍(蜂窩狀)。
主面團:剩余原料+中種面團混合,攪拌后松弛半小時,再分割、整形、醒發、烘烤。
特點:
風味濃郁:長時間發酵產生有機酸,賦予面包獨特酸味和復雜香氣。
組織柔軟:中種面團強化面筋,成品體積大、結構疏松,延緩老化速度。
操作復雜:需分階段處理面團,對發酵狀態判斷要求較高。
變種:
冷藏中種法:中種面團冷藏發酵12-24小時,風味更濃郁,操作更靈活。
100%中種法:全部面粉用于中種,發酵至原體積2-3倍,適合軟質面包。
適用場景:追求高品質、風味獨特的面包(如法棍、吐司)。
三、快速發酵法
流程:攪拌→松弛10-30分鐘→分割滾圓→整形→醒發→烘烤→冷卻→包裝
特點:
發酵時間極短:通過化學膨松劑(如小蘇打、泡打粉)或高溫快速發酵,總耗時約2小時。
效率高:適合大規模商業生產,降低設備、人力成本。
風味單一:缺乏自然發酵的酸味和香氣,口感較平淡。
適用場景:需快速出餐的連鎖面包店或工業生產。
四、湯種法
流程:
制作湯種:部分面粉+水按1:1比例混合,加熱至65℃(淀粉糊化),冷卻后加入主面團。
后續步驟:與直接法相同,攪拌→發酵→整形→醒發→烘烤。
特點:
保濕性強:淀粉糊化吸收更多水分,面包柔軟度提升,延緩老化。
操作難度:需精確控制加熱溫度,避免湯種過稠或過稀。
適用場景:制作軟質面包(如日式生吐司、牛奶面包)。
五、冷藏發酵法
流程:
基礎發酵:面團攪拌后冷藏(0-5℃)發酵12-24小時。
后續步驟:取出回溫至16-20℃,分割、整形、醒發、烘烤。
特點:
風味獨特:低溫慢發酵產生有機酸,面包酸味柔和,香氣復雜。
操作靈活:可錯開工作時間,適合家庭或小規模生產。
需注意:冷藏面團需密封保存,防止表面干燥。
適用場景:制作酸面包、天然酵母面包或需靈活安排時間的場景。
六、天然酵母法
流程:
培養天然酵母:水+面粉+野生酵母(如葡萄干、蘋果皮)混合,發酵10天左右形成酸種。
制作面包:酸種+主面團原料混合,發酵、整形、醒發、烘烤。
特點:
風味獨特:天然酵母產生復雜香氣,面包酸味明顯,口感層次豐富。
健康屬性:預分解蛋白質為氨基酸,易于消化吸收。
操作復雜:需長期維護酸種,發酵時間不穩定,對技術要求高。
適用場景:追求極致風味和健康屬性的手工面包店或烘焙愛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