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東莞飯堂承包涉及大量人員的飲食安全,廚房環境衛生是核心管理環節,需遵循國家法規(如《食品安全法》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》)及行業標準,具體嚴格要求可分為以下幾類:
?

一、場所布局與設施標準
功能分區明確
需劃分原料儲存區、粗加工區、切配區、烹飪區、備餐區、餐具清洗消毒區、更衣區、垃圾暫存區等,各區獨立分隔,避免交叉污染(如生熟食品加工區物理隔離,距離≥1.5 米)。
地面采用防滑、耐磨損、易清潔的材料(如水磨石、防滑瓷磚),墻面貼瓷磚至頂(至少 2 米以上),墻角做弧形處理,防止積污。
天花板采用防霉、防潮材料(如鋁合金扣板),無脫落、無霉斑,定期清潔。
設施合規性
配備足夠的通風排煙系統(如抽油煙機、排風扇),保證烹飪時油煙及時排出,廚房內無明顯油煙積聚。
安裝防蠅、防鼠、防蟑螂設施:入口裝風幕機或防蠅簾,窗戶裝紗窗,地面排水口設防鼠格柵(孔徑≤6mm),定期投放滅蟲藥劑并記錄。
上下水系統通暢:排水溝坡度≥3%,設有隔油池(定期清理),水龍頭采用腳踏式或感應式,避免手觸污染。
二、清潔與消毒標準
日常清潔要求
加工設備:砧板、刀具生熟分開(顏色區分,如紅色切生肉、藍色切熟食),每日使用后用 200mg/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15 分鐘,再用清水沖洗。
操作臺與灶臺:每餐結束后立即擦拭,去除油污和食物殘渣,每周用強堿清潔劑深度清潔一次。
地面與墻面:每日下班前用拖把蘸含氯消毒液(100-200mg/L)拖地,墻面每周擦拭一次,確保無油污、無蛛網。
餐具消毒流程
嚴格執行 “一刮、二洗、三沖、四消毒、五保潔”:
刮除殘渣后,用洗潔精溫水清洗;
流動清水沖凈泡沫;
采用熱力消毒(蒸汽 100℃以上保持 10 分鐘,或紅外線消毒柜 120℃保持 15 分鐘),或化學消毒(含氯消毒液 500mg/L 浸泡 30 分鐘);
消毒后的餐具放入密閉保潔柜,避免二次污染,保潔柜每日清潔。
環境消毒頻次
每日對廚房整體環境(包括角落、縫隙)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 30 分鐘以上(無人時);
每周對下水道、垃圾桶周邊用 500mg/L 含氯消毒液噴灑消毒,防止異味和細菌滋生。
三、原料與廢棄物管理標準
原料儲存衛生
食材分區存放:干貨、冷藏(0-4℃)、冷凍(-18℃以下)分開,散裝原料密封并標注日期,離地離墻≥10cm,避免受潮、霉變。
生熟食品冷藏時分層放置(熟食在上,生食在下),避免交叉污染,冷藏柜每周除霜清潔,記錄溫度。
廢棄物處理
垃圾桶需帶蓋、分類(廚余垃圾、其他垃圾),每日下班前清空并清洗消毒,垃圾暫存區遠離食品加工區和水源,定期由合規單位清運。
廢棄油脂單獨存放,交由有資質的企業回收,禁止私自傾倒。
四、人員操作衛生標準
個人衛生要求
員工上崗前需持有效健康證,每年體檢一次,有發熱、腹瀉等癥狀時立即調離崗位。
工作時穿戴整潔的工衣、工帽、工鞋,頭發不外露,手部需在更衣后、加工前、處理生熟食品后等情況下用 “七步洗手法” 清潔(流動水 + 洗手液,搓揉≥20 秒),必要時戴一次性手套。
操作規范
禁止在廚房內吸煙、飲食、存放個人物品;
加工過程中避免用手直接接觸熟食,刀具、容器生熟嚴格分開,不得混用。
五、記錄與追溯要求
建立《廚房衛生清潔記錄表》《餐具消毒記錄表》《原料出入庫臺賬》《員工健康晨檢表》等,每日記錄并歸檔,至少保存 6 個月。
定期接受市場監管部門檢查,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,確保符合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評定》(力爭 A 級)標準。